設計是什麼?
當這樣的大師,要聊聊「設計是什麼?」,設計人、使用者或許都該聽聽他的「一己之言」(這樣的形容並都不為過,且耐心看下去)。
<設計是什麼?>是1995年,保羅‧蘭德在美國亞利桑納大學擔任客座講師的課堂記錄,他開門見山地提出這個設計最原初的問題。若問的是你,你會怎麼回答?
以他的實務經驗而論,設計指的不是某種造型、氛圍,而是「形式與內容間的關係」,所有東西都是「設計」,不同的是好設計和壞設計之分。設計其實是很生活化的產物,不該是難以親近的領域;只是,人類習慣以區隔事物作為理解它們的方式,像是人將具有美感價值的東西稱為「藝術品」,並把它們獨立出來放置在美術館,卻使得我們誤以為藝術只存在於美術館內,或是夠資格被美術館典藏的東西才叫做藝術。
同樣地,設計也被定義的過於狹隘,它應該是思索事物的內涵(使用功效、情感價值…而所有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)和選擇將這些內涵以適當形式表現的過程。歸納以上看法,設計,不能算是特定的物,而更接近動態的思考。設計人的工作就是運用元素,將你的思考與使用者的經驗連結,而非一味表達自己的美感品味。一件好的設計,並不會侷限在使用面,甚至會引發使用者產生更多、更美好的聯想和信念。
如何做設計?
在這個前提下,保羅‧蘭德說明自己「做設計」的過程:首先從問題(生活中需要藉由設計改變現狀的問題點)開始思考,到了忘卻問題、讓問題或解決方法自己浮現,然後再重新評估。這段聽起來很模糊的話,像極了「無招即是有招」的上乘武功心法,也許所有大師絕學都只能意會不能言傳,然而也是這段話,證明了保羅‧蘭德做設計看重的是思考,依靠經驗累積心法,而非是某種不可說的神秘感官直覺。
至於繪圖軟體、繪圖技巧的不斷追求呢?「正確使用電腦,思考它的角色,會是一件重要的事…」他認為,設計人若是陷入追求這種「進步」的陷阱,反倒會因為太仰賴技巧,而無法去做真正創造性的事。
設計甘苦談
做出許多經典設計的保羅‧蘭德,提到設計帶來的成就感:「沒有盡善盡美的設計。但並非意味在設計工作中無法得到滿足,當你完成一件令你滿意的作品,你有如置身天堂,也許之後又會修正,但你已曾有過那樣的感覺,並不需要持久。」
課堂上還有人問到:「如果客戶想干預你的設計,但他又缺乏相關知識,又該怎麼辦呢?」這真是一個相當真實/現實、世界上所有設計人都必定有過的疑問。「那的確很棘手,因為關鍵在於你有多好。首先,你是對的還是錯的,若是錯的,那你也沒什麼好堅持的…若你的客戶非常聰明並且是對的,這非常罕見,但並非絕無可能。」
他的回答解決了你的疑惑嗎?有時,的確要經歷一番所謂「見山又是山」的過程,所謂大師的修練正是如此吧,能跳脫單一事件,從經驗累積出更高更全面的思索,從「匠」的領域、進入「師」的境界。
「有可能我想錯了,可是我的確這麼想。」以上,就是保羅‧蘭德的一己之言。你能說這是大師地位賦予他的驕傲,也能說這不過是資深前輩的老生常談,對,都對,重要的是這本課堂記錄打開了我們關於設計的新想法,就設計是「引發使用者產生更多、更美好的聯想和信念」的前提下,這個課堂也能算是個「好設計」了。
<設計是什麼?>
作者/Michael Kroeger
譯者/吳莉君
出版社/原點出版社
出版日期/20100119
ISBN/9789866408144
(Text By Amber Cha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