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

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

永遠記得一位前輩說過的名言:「包裝,是尊重品質的表現。」

對於書籍來說,尤其如此。更遑論另一個無法忽視的現實—競爭,書市當然也不例外,再加上消費者喜新厭舊的速度…包裝,你還能不重視嗎?

新書上市,重點是如何能在其他出版品中突圍,首先要能讓站在第一線的書店人員另眼相看—他們一天要經手多少本書,哪一本能讓他們願意放在店內最鮮明的位置,甚至堆疊造型、擺成專區;然而書店的專業人員或許並非那麼「以貌取人」(下回逛書店,可以不再走馬看花,稍微觀察書籍陳列的邏輯,那透露了一間書店是否專業的秘密),但第二關,便是消費者能不能看得上眼—再好的內容在被細讀之前都得接受這麼現實的考驗,吸睛的裝幀方式決定了一個人與一本書能否一見鍾情。


1:<微國家:獨立建國的簡易操作手冊/行人出版社/2008>看似嚴肅的主題,內容卻詼諧有趣。並隨書附上「個性╳國家速配圖」(看看你適合當哪一種微國家元首)及「微字典」(重新定義過時概念),設計想法相當完整。
2:<日本人的縮小意識/漫遊者文化/2008/>與一般開本同樣大小的書盒,以鮮明色彩呈現東方圖像;打開書盒,才發現裡面的書其實只有「文庫版」那麼大,呼應書名探究的「縮小」概念。
3:<自己幹文化/破週報/2008>封面以膠帶貼出的「DIY」字樣相當吸睛,閱讀時也得自己動手把內頁割開,此裝幀手法雖不是那麼新鮮,但行為與主題有著相當巧妙的聯繫。
4:<粉紅色噪音/夏宇/2007>詩人夏宇一直想作一本透明的書。以賽璐璐為內頁,黑字的層層堆疊形成另類的詩的氛圍。
5:<愛的歷史/天下文化/2007>雙層封面設計:僅全書版面2/3大小的第一層,淡茶色紙張抓皺線條做出年份深度,露出1/3的第二層,印上部份原文內容,帶出文學氣息。

裝幀,涉及對作者、內容與目標讀者群的理解,不只是美麗的封面,從紙質的選用、版面造型、印刷、裝訂、內頁編排…都是能發揮設計創意的點。高竿的設計還要能跳脫具象的構圖,達到讀者對內容的抽象思索,對於設計者來說是一種修煉,而讀者也很容易識破一本書是否徒具美麗形式,拿起翻閱後,又迅速放回展示架—包括被天花亂墜的文案欺騙,次數多了,人也精明了。

藝文展覽、活動手冊的消費族群則較為明確,但裝幀上要面對的挑戰也相對嚴苛。除了手冊內容的專業與啟發性,能否讓觀眾願意另外購買手冊做導覽/導聆或解決觀賞的疑惑,而觀眾對於文化消費的認同也還沒達到成熟,看過了/聽完了展覽或演出,留下模糊朦朧的美感經驗就好,何須購買手冊記錄且紀念這樣的感動?此類書籍的要點,便在內容的創意豐富度(有別官方的制式文宣)、裝幀所創造的附加價值感。

2009年台北市交響樂團四十週年系列<瑪儂.雷斯考>,是千萬製作的大型歌劇作品。手冊內容包括劇作家普契尼的介紹、指揮簡文彬與導演恩利哥.龔佛帝對該劇的詮釋、歌詞中義文對照,不論對歌劇入門者、資深愛樂人,都是很好的參考資料;其中另收錄戲服的珍貴草圖和排練劇照,呈現製作的專業和高水準。委託設計宣傳物、節目手冊的名象品牌形象設計公司,也成功表達該劇的情境與製作精神,選用中世紀仕女圖作主視覺,身著華衣卻神情落寞,帶出女主角的悲劇形象;手冊封面以蔓草圖騰搭配壓凸的金色劇名,塑造華麗質感,封面裡以暗紅搭配金屬色的巴洛克印花,則是翻開書的驚喜。從整體裝幀帶出書籍內容和演出的深度、用心,也使得此本限量手冊供不應求。

經典再版是裝幀的另一種考驗,要如何超越過去的設計,吸引讀過的人購買收藏,更讓抗拒經典的人,提起好奇心?此時,設計要做的是時代的溝通,發掘出一本書之所以成為經典、歷久彌新的價值,再轉譯成現代人的語言。

你可以自行比較看看新舊版本的優劣之處。
1:<人間失格>(左)舊版/小知堂(右)新版/木馬出版社。
2:<異鄉人>(左)舊版/志文出版社(右)新版/麥田出版社。
3:<海上花開>(左)舊版/皇冠出版社(右)新版/皇冠出版社。
4:<孤獨及其所創造的>(左)舊版/天下文化(右)新版/天下文化。

裝幀界也有所謂的明星設計師,他們獨特的設計風格,格外吸引某個世代的消費者,因此也造成其他設計師仿擬的現象;當然,風格是可以模仿的,卻沒有哪兩本書能有同樣的靈魂,當市場對特定風格的蜜月期一過,只有經得起考驗的設計能讓好書被記憶、被保存下來。

書,是商品,但它們除了被消費還有一種可能,即是成為文化資產,裝幀的藝術與行銷,傳達的不只是一時的美感,這樣的責任與修煉,在你的手邊書,能否看得到?


(Text By Amber Cha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