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衛‧拉夏培爾(David LaChapelle)。
讀得到的拉夏培爾
出生於1963年的拉夏培爾,少年時期因遭受霸凌而逃家到紐約,這段經歷使得他的作品有著來自社會底層、街頭的不同觀點;在紐約,他進入視覺藝術的學校就讀,也認識了他生命中貴人-安迪沃荷,因著安迪沃荷的賞識、引薦,拉夏培爾開始為許多雜誌拍攝照片,他充滿張力的場面調度獲得了大眾矚目,名人、明星也渴望與他合作,如此相互加持,使他逐漸成為當代的攝影大師。
拉夏培爾的封面攝影作品,涵蓋了各種不同種類的雜誌。
拍照時,拉夏培爾總是像個活力充沛、創意十足的大孩子,愉快、有趣的拍攝過程,倒像是大夥兒一起玩耍、戲謔一般,使被他拍過的人,都樂於與他再次合作。除了商業攝影,拉夏培爾也有傾向純藝術的作品;此外,他也跨足拍攝MV、紀錄片、電影,成為玩視覺的全方位人物。
拉夏培爾的MV作品:
上排左-Moby《Nature Blues》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3YMxM1_S48
上排右-No Doubt《It’s My Life》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bvV498pyIM
下排左-Blink 182《Feeling This》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4kMZ23T9VHE
下排右-Britney Spears《Every time》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RHAXSRcSH0
拉夏培爾的正與反
華麗大膽的色彩運用、誇張詭異的畫面構成、譏諷諧趣的仿擬,大致為拉夏培爾現有作品的幾大元素,而此次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出,也透過系列作品,將其一一呈現。
拉夏培爾的合
鮮明易懂並不等同於膚淺,然而許多人看待拉夏培爾的作品就只停留在圖像的表面。拉夏培爾的確是順著世俗的流行走,但卻是以更誇張的方式呈現已然扭曲的事物,暴露事物背後潛藏的不正常心態。他是反骨的,卻也坦承他其實挺享受流行文化、並非在反抗什麼,這種模糊的態度,也使他的「反」難以逃脫二度消費「消費文化」的嫌疑,而成為大眾「反對」的理由。
展覽訊息:
時間/2010.04.9-5.30
地點:台北當代藝術館
http://www.mocataipei.org.tw/_chinese/showweb/01_about.asp?ID=122
資料來源:
LaChapelle Studio
http://www.lachapellestudio.com/
(Text By Amber Chang)